持股沒啥變動。
未來大陸會[擇機減息],美國預料也會減2次息,全球貨幣寬鬆,香港作為ATM,自然是水緊時提款,水多時存款,黎緊都會係愈來愈多水過黎存款,繼續坐!出出入入都只係左一巴右一巴
目前持倉:
恆科ETF,350000
平保,55000
港交所,2700
騰訊,1400
京東,66(騰訊送的)
美團,140(騰訊送的)
恆基,24459(月供股票)
以前最叻玩信用卡賺冇汗錢,卡冚卡不在話下啦,佢地仲貼錢俾我玩,唔玩就笨!不過俾佢地封哂啦! 而家靠著以前積累的特高信用卡額度搞搞套現,用銀行的錢為自己及家人開一堆尊尚戶口搞搞孖展透支,全丟指數ETF, 與大市同步便知足!我躺著收息,齊賺冇汗錢!
持股沒啥變動。
未來大陸會[擇機減息],美國預料也會減2次息,全球貨幣寬鬆,香港作為ATM,自然是水緊時提款,水多時存款,黎緊都會係愈來愈多水過黎存款,繼續坐!出出入入都只係左一巴右一巴
目前持倉:
恆科ETF,350000
平保,55000
港交所,2700
騰訊,1400
京東,66(騰訊送的)
美團,140(騰訊送的)
恆基,24459(月供股票)
偶爾讀到幾本書,個別有幾句還挺精警的:
[富人不胡來就能一直保持在富人,窮人不胡來就能一直保持在窮人]那也確實,窮人即使胡來了破產了都仍然是窮人,富人卻是一朝返貧。書指的是窮人要逆人性而行才有跨越的機會,順人性就很可能一生不變了。
[窮人一旦積累資本就沒有窮人,社會亦不能運轉,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些事件將窮人的資本拿去]聽起來也合理,如果人人20歲打工10年,死省爛省都可以積累逾百萬財富,再俾佢儲多10年,40歲都退休了,個個都唔撈,真係搵個侍應都冇。而且確實當你儲左幾十萬,正好[買樓][結婚][生仔],湊巧正如書所講就俾佢消耗了你剛積累的資本。
[從小教導你們學一門好技術,進一個好行業,找一個好工作,那怕你是醫生還是工人,終究都是為了富人服務]這種觀念從小灌輸,看似合情合理,實則是你學的技術愈高,愈被綁死在安穩賣力上永遠為富人服務。已經身為醫生律師年入百萬的,絕不會冒險只會安分守己,等於直接被鎖死在普通人這層裡面,各自成為社會裡面不同的螺絲。
[向窮人講成家立業,向富人講業立家成],這裡有點因果關係,倒因為果?但確實符合我的邏輯,先成家,屋仔車仔老婆仔細路仔,無敵返貧4件套,真係翻身有點難。相反,先立業,積累一筆財富,錢生錢,那怕到時男人四十,也不乏女人吧,怕是隨傳隨到,去KTV點女人都得?講笑,但20年積累的財富肯定能躺平啦吧,多養一個老婆仔應該游刃有餘。
就先寫這幾句,哈哈,我只是在書店隨手翻,下次有空再翻,未睇完。
平保公布業績,哎,賺息蝕價,派息由1.5增至1.62人民幣,很好很好,可是股價啪啪打臉,無奈。業績分析就免了,一大班人比我分析得更透徹(不過冇咩用)。當初著重股息率選中平保的,唉,等個好價,日後換回指數ETF。
長和長建是以前的愛股,早已清零,但我一直有留意:
另一邊長和系都有業績,以前的核心持股長建,派息年年增,但股價還在半腰,最近賣港口一事反而為基建業務增加政治風險,萬一到時俾人攪,話中國人控制你水電煤......海外公用股好像突然不香了,現在要打上政治折讓。
然後,長和,派息下降。賣港口由好變壞,在賣之前,原來港口已經俾人攪緊,例如上門查數,被覆核運營法理依據等等。唉,長和遍布全球,如果有人一心攪你,絕對經不起,也逃不過,如果這次賣得成,可能,其他業務都可以攪佢,一攪,長和就會甩手,如果咁睇,長和未來可能被攪一件我就賣一件,變成超級特息股。
省出來的:
但再怎麼極端節省都有限度,而且隨著節省的強度逐漸出現邊際遞減。過度節省亦只會在其他方面虧蝕,例如睡眠時間,精神健康,飲食質素,人際關係等。
確實在未賺到較多的錢時,[錢是省出來的],但隨著省出的錢變多了,再節省的效益已大幅下降,每年省出10萬,數年就幾十萬,如果你放長線,隨便一個波動就幾萬上落,你節衣縮食都不及1分鐘上落,省來干何用?
我踏入社會初期確實慳得一蚊得一蚊,數年後已經丟棄[錢是省出來]的觀念了哈哈,節省確實是第一桶金的主要來源,但有了這桶金之後我不鼓勵繼續省了,不值得,睡少了朋友少了。
賺出來的:
但光依靠自身,再怎麼賺,都會受制每天24小時,最後都會遇上天花板,而且每人的能力不同,我呢單月主動收入最高也就4萬頂天了,全職+兼職,收入上升還得靠自我增值和職場際遇,也不是自己能控制,而且智能發展千里,也不能確定長做長有,中年失業也並非不可能,但就算你20年全勤,不算通脹,主動收入賺盡都是960萬。
主動賺取當然是最直接了當的方法,不過能夠高收入的人士能有多少,至少我不是,我就是窮鬼,全家都是窮鬼,就只是好彩父母親戚有點棺材本俾我挪用一下。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
現在我透過諸多槓桿,股票倉市值700萬,實際打工13年左右吧,都是炒散,平均年收入連續13年都在統計處最低果33%。如果只靠自己真係蚊訓,我真感謝家人把儲蓄(內銀股)寄存在我戶口,讓我一開始就白嫖50萬額度,多張底牌用,支付工具面世時又搲了一筆,然後又用家人的錢轉給自己扮資產證明搞大自己的信用卡額度。
200萬,中銀孖展(家人+我)
240萬,恆生孖展及抵押透支(家人+我)
200萬,大新孖展(家人+我)
160萬,所有信用卡額度(我),目前很少賺錢套現,僅用在信用卡分期兌現及卡冚卡(有推廣時)
140萬,家人信用卡額度(在能力範圍內順手搞大家人的卡額度),(僅在有推廣時及卡冚卡時用)
今年恆指是個好開頭,希望好到尾,我持倉目前並無增減,繼續持貨逢高丟一丁點點,槓桿真是個好東西。
翻查紀錄我曾在2019年8月以65元買入長和,唉,家鄉多麼遙遠。長和的連年下跌,今日爆升兩成後仍然在超級低位。
2022至2023年陸續換馬長建,然後長建都是平手走,長建跟著個市一樣照插,公用股都照同你腰斬。
之後好像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選股目光有點不對勁,自此之後除了仍然持有的股票,只以指數ETF入市,恆科ETF可謂我持股最賺的了,科指低位暴升100%仍處之泰然,目前恆科ETF浮盈70%但沒了以前揸個股時果種忐忑不安。
人是只能賺認知以內的錢,我看來是缺乏揸個股賺到錢的認知,但幸好還醒悟了揸指數ETF賺到錢的認知,
今日恆指科指反彈,不知道是否又再度發力了